守强文档网 - www.sdshouqiang.com 2024年04月28日 19:29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5篇(完整文档)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10-24 16:30: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5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1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 “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2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大家见见我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动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拿走一根小棒。你认识现在这个图形吗?

    生:这是一个角。

    揭示课题:初步认识角。

    【评析:引入简洁、巧妙自然。】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这是那里啊?(校园)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发现哪儿有角?

    生1: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角,操场上也有角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2、抽象图形,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身边的物品,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

    请学生找出各种物体的角。

    师:“这些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指着课件屏幕上的点)这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顶点”。角还有什么呢?(两条直直的线)

    师:(画出两条边)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们取了名字,叫做“边”。

    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指出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全班展示)

    师:(师拿出三角板,指着其中的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板书黑板)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3、观察找角、合作交流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请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集体交流,总结指角的方法:先指顶点,再从顶点延伸到两条边。

    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析: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观察发现数学问题的习惯。】

    4、体验感悟,动手画角

    师:你知道怎样画角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指导画角:请学生翻开书本39页,齐读画角的方法。

    教师示范:先画一个点,从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标出顶点、边。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三、强化知识,练习巩固

    师:“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不过,它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那我们就开始“闯关大行动”吧!

    第一关:辨认角。

    师: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生1: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2:第二个图形不是角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有一条边是弯的。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二关:数角。

    师:(课件出示题目)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师:各是什么图形?有几个角?

    生1:三角形有3个角。

    生2:五边形有5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只有1个角。

    师:为什么这个图形只有一个角?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并说一说理由。

    生4:圆有0个角。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深入课堂,比较角的大小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谜语歌《这是什么》(边唱边表演动作。)

    师: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

    生: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课件演示3个不同时刻的闹钟。)

    师:闹钟上有角吗?

    生:有。

    师:钟面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

    师:小熊、白兔、青蛙争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小朋友来评评理。

    小组讨论:比较角的大小。

    请3名同学拿着小熊、白兔、青蛙的号码牌站在屏幕前。

    集体交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生: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大,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小。……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板书黑板)

    【评析:运用谜语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运用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

    五、动手操作,做活动角

    师:下面咱们自己动手摆一个角,请小朋友们拿出两根吸管在桌面上摆出一个角,

    教师示范用吸管做成一个角。

    学生动手摆角。

    指名演示,并说一说角的组成。

    师:请大家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大的角;再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小的角。

    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起质疑,突破难点

    师:比一比,哪个角大?(课件演示两个边不同长短的角)

    小组讨论。

    生5:第二个角的边长,所以第二个角大。

    生6:两个角一样大。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说出想法。

    师演示动画:第一个角两边同时延长,第二个角平移到第一个角的位置,刚好重叠。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黑板)

    【评析: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生动,有效突破了难点;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七、巧摆小棒,提升思维

    操作要求:小朋友只能任意用两根小棒,摆出有角的图形,看看有几种摆法?

    学生演示:

    八、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

    生:高兴。

    生1:我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师:好,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啊!有关“角”的组成、特点以及如何辨认角的大小都学会了,真了不起!

    【总评】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王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王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5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