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强文档网 - www.sdshouqiang.com 2024年05月08日 20:38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演讲稿 >

    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10篇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0-23 11:35:10

    篇一: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乡镇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我乡消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公安 消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消防工作 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积极探 索农村消防工作的新路子。坚持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的工作方针,重点管理,重点排查,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 充分抓住元旦、春节、六月安全月、“十一”黄金周等节假 日为宣传重点,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形成全民 参与、齐抓共管、共同监督、共同维护、积极推进的工作局 面,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年来,辖区内未发生过 大的火灾事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全乡经济和社会得到稳定和健康发展。现就一年来的消防工 作作如下总结回顾。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和任务,狠抓 落实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消防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 的大局,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 府都把此项工作拿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根据我乡气候干

       燥,荒山荒地多,居民住房密集,消防设施落后,隐患较多 的严峻形势,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制定长效机制, 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 体抓,具体工作有人实际抓的工作格局。树立“隐患险于明 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防火工 作的督促指导,认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做到 措施有力,保障到位,防治工作出成效,安全隐患控制好。

      二、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工作点多面大,事故发生率高,必须依靠全社 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紧密防治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乡人民 政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消防工作方针,加强对集镇学 校、公路沿线的村委会,住房密集的村寨,及火灾多发地区 重点,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黑板报、召开会议等形式 对广大群众及学生进行宣传,认真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 国消防法》、《云南省消防条例》和《机关、团体、企业、事 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云南省消防管理处罚规 定》等法律法规及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各种消防安全会议 精神,开展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留死 角,使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增强。一年来,全乡共用广播宣传 11 街,贴宣传标语 210 条,出黑板报 4 期,各级召开宣传会议 250 次,受教育 26760 人。

      三、采取措施,认真排查,努力消除隐患 乡党委、政府狠抓农村消防工作的建设,始终坚持“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学校、石场、加油点、 液化气供应点、娱乐场所、烟花爆竹销售点等场所进行专项 整治排查,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国庆”、“元 旦”、春节等重要节日活动,乡政府都分另由分管领导带队, 组织工商、公安、林业、卫生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排查,在 检查中共责令两户无证经营的油点停止经营,并查封 3475 公斤柴油,110 公斤汽油,300 公斤机油,16 桶液化气。对 一些隐患较大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并要求定期整改,使 各项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完善各样规章制度,明确责任 通过乡人民政府的认真研究,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出以 消防安全为主要内容的《xx 乡安全生产处置预案》、《消防工 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集镇义务消 防队和 8 个村委会分别成立义务消防队,做到属地管理,人

       人有责,随地发生火灾,义务消防队员就是第一到达扑火现 场。年初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分别签定消防 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各村委会的工作职责, 层层落实责任制,将消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制度, 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的将追究负责 人的责任。

      五、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乡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设施薄弱,火灾隐患大的突 出问题,乡人民政府,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资金, 从各方面挤出 1 万元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建设中,主要是 购买防火设备,分别发到学校及村委会。二是加强对义务消 防队的培训,进行防火、灭火、应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演 练,提高防火业务技能,增强备战力。三是在村委会及住居 较大的村寨建设水池,保证灭火用水的供给。四是加强城市 消防规化,使消防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确保消防 工作顺利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防安全条件,使群众的 财产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我乡 XX 年的消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 部门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共同努

       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但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 努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的预防和 整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科 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各种工作方案和措施,进一步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收入,以点带面,全 面推进,树立示范抓典型,努力为我乡创建“平安**”打下 坚实的基础。

      

    篇二: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2019-2020 年党课讲稿——纪念中国工 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 年。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 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 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 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 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 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 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 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全国 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 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和在各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 军指战员,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 向所有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

       的革命烈士默哀! 同志们!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 80 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

      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 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 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 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 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 芒。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 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 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主力红军长征后,留 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 群众,坚持游击战争。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 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 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 党统治区工作的党组织以及党领导的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艰苦卓绝 的斗争,都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 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 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 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

       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 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 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长 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长征 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 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 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 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 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 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 论。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 证。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 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 的真理。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 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

       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 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 胜利的中坚力量。

      

    篇三: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篇四: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学习红军长征精神

       一、长征的由来和历史地位

      长征(1934年10月--1936 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 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 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 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 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 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 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 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 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 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 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 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 (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 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 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 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 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 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 第一道封锁线, 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 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于12月1日渡过湘 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 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 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 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1935 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 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 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 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 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 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中 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特别是在四渡赤水 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 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 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 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 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 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 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接着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 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 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 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 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 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 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 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 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

      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 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 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 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 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 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 军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 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 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 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 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 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 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 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 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于 1935年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 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 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 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 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 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 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 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 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 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 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 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 征结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首雄壮 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史诗;是一幅波澜 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 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交响曲。我们回顾 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 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 不变的历史价值。

       二、认真学习长征精神

      学习红军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 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 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教 育向经常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学党章党规、学系 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是支部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弘扬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奋发有 为、建功立业,为企业发展共谋大业。

      

      

    篇五: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从胜利走向胜利》观后感一

      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一个会忘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那段不堪回忆的血泪抗战史。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团结 一致抵御外敌的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浴血拼搏的战争。回想 那段历史,不禁会让我们感慨颇多。那是一段屈辱史,一段容 易引起每个人心目中那熊熊燃烧的民族仇恨史。如今,我们不 能忘记仇恨,亦不能因仇恨而不理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让 祖国繁荣富强,为国出力。近代以来,只因我们一时的落后,中 国人饱受了过多劫掠和沧桑,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 常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 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 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 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 19 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 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 个个 19 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 1 月 27 日午后,日军准 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 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 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 3000 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 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

       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 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 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 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 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虽然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忘乎所 以,因为我们是处在一个在国家实力做后盾的相对和平时期, 一旦实力弱了,必然会受欺负。古代孟子就讲“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所以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人人 都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学好自己应学的一 切。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胜利走向胜利》观后感二

      战胜利周年阅兵式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周年而举行的, 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礼炮轰鸣,歌声嘹亮; 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 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 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 的正步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

       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阅兵 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周年国庆阅兵, 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 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今年是 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 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 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国庆阅兵的一 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 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 组织上进行创新。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 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 亲爱的祖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周年纪念,可以说,这 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 愤怒与自豪……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 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 拳。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 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 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 一手攥拳怅恨。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一幅幅图 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

       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 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 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日战争对 于我们这些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 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 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 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 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 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 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 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 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 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近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 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 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 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 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篇六: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www.365gongwen.com

      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党课讲稿

      长征胜利 80 周年党课讲稿 奋发图强 开拓前进 在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2016 年 10 月 24 日)

      一、“长征”概念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

      “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 为人知。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 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 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 攻”、“西进”等。同年 11 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 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 把红 7 军团北上和红 6 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 早的“长征”概念。

      1935 年 2 月 23 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 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 月, 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 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 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 年 8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 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 的伟大事业”。9 月 12 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

       www.365gongwen.com

      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 长征”。10 月 19 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 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 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 月 13 日,中共中央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 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 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 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 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 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 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 渐成为 1934 年至 1936 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二、长征的过程及其经典故事 (一)党中央六届四中 全会以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 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 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 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 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 导和军事领导。到一九三三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 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 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左”倾路 线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界限, 主观地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低估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

       www.365gongwen.com

      中的决定作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

      第三次“左”倾路线更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完全否 认由日本侵略所引起的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化反而把同国民党反 动统治有矛盾,而在当时积极活动起来的中间派别断定为所谓 “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 点,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不了解中 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就从而低估了军事斗争特 别是农民游击战争和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 中心城市。但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在红军中有深 刻影响,在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尚未完全贯彻到红军中以前,一 九三三年春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仍然得到胜利。而在一九三 三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就 取得了完全的统治。一九三四年一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是第 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这时,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革 命危机已到了新的尖锐的阶段——直接革命形势在中国存在着”;

      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即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 争”。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军事上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建 军的问题上,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成为单纯的打仗一项,要求 不适当的正规化,把当时红军的正当的游击性和运动性当作所谓 “游击主义”来反对;又发展了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在作战 问题上,它否认了敌强我弱的前提;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 军队的所谓“正规战”;要求战略的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要 求“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 转移当作所谓“退却逃跑主义”;要求固定的作战线和绝对的集 中指挥等,总之是否定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不了解正

       www.365gongwen.com

      确的人民战争。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开始时实行了进攻

      中的冒险主义,洵口遭遇战偶然获胜,“左”倾机会主义者更以

      此为据,陈兵敌区,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这时,

      福建事变发生,敌人被迫调动兵力东下,如果我们善于联合这些

      主张反蒋抗日的力量,共同对付蒋介石反动派,这对支持国内日

      益增长的抗日民主要求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军事上也完全

      可能趁此消灭一部分敌人,粉碎第五次“围剿”。可是,“左”倾

      路线却断言中间派别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坐失良

      机。敌人摧毁了福建人民政府,得以从容调转头来,重新压向根

      据地。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从此“左”倾路线又实行了防御

      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因而完全处于被动,东堵西击,

      穷于应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最后,又拒绝了毛主席将红军

      主力转至外线、调动和歼灭敌人、用以保卫和扩大根据地的正确

      主张,实行了逃跑主义。一九三四年十月,猝然决定离开中央根

      据地,事前固然未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作深入的思想动员,又未

      作从阵地战转为运动战、从依靠根据地转为脱离根据地、长途行

      

    篇七: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YANG会员管理手册

      为满足追求优质品位顾客的特别需求,为尽显您的尊贵,YANG推出全新会员服务方案,使您共享产品欣赏之旅和各项专项权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每一个细节为尊贵的您享受YANG别致的匠心。

      一、YANG会员等级划分:

      YANG会员等级划分两大等级如下:

      ❑普通会员

      ❑VIP会员

      二、YANG会员申请条件:

      ❑普通会员:凡在YANG店铺产生交易者。

      ❑VIP会员卡:一次性消费达到元,或者由普通会员半年内积分达分。

      三、YANG会员权利:

      ❑普通会员

      ✓YANG将为您提供最新产品的介绍和详细说明,如CATALOG;

      ✓定期免费获得YANG时尚资讯内部刊物杂志及其他活动信息;

      ✓您可优先获知新上产品、特价产品信息等;

      ✓享有会员积分权利,参与YANG的积分活动;

      ✓会员生日当天可获赠YANG免费提供的精美生日礼品。

      ✓每月的日为会员日,来店购物会员有礼品一份。

      ❑VIP会员

       ✓您享有VIP会员所有特权;

      ✓您在YANG(中国区)任何一间店铺(专柜)购物均可享有8.8折优惠,打折货品再享有9.5折优惠;

      ✓可以受邀参加顶级VIP会员俱乐部活动;

      ✓享受在YANG购买物品免费递送上门服务;

      ✓会员生日当天在YANG店铺(专柜)可享受公司的精美生日礼物并可享受正价货品5折优惠(一人仅限两件)。以身份证日期当天为有效日期;

      ✓YANG店铺特为VIP会员设立会员专区,供VIP会员任意选购;

      ✓享受私人订做定制等特色服务;

      ✓您终身享有此身份,不受时间及消费累积的影响(每年须有消费记录);

      ✓享受YANG指定其他商业联合机构消费优惠;

      ✓参与会员积分制度。

      四、YANG会员义务

      1. 为了保障您的会员权益,请您务必填写真实有效的会员注册资料,提供相关有效

      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若注册资料有所变更,请及时到YANG进行登记更改;

      2. 遵守YANG各项会员规定。

      五、YANG会员资格的终止

      1.会员自动退出,要求终止服务的;

      2.会员民事权利能力终止或民事行为能力丧失的;

      3.不履行会员义务、违反YANG会员的规定且情节严重的;

      六、YANG的免责条约

      1.由于会员滥用权利等行为而造成的一切后果,YANG概不负责;

      2.因自然或技术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会员服务的中断,YANG概不负责。

       七、VIP管理细则

      一、VIP贵宾卡申请程序

      1、店员请获取贵宾资格之顾客,填写YANG VIP贵宾申请表(亦可由店员问询顾客,代顾客填写资料,但需顾客于申请人签名处亲笔签名,资料填写需清晰明了。),顾客填写申请表后一个星期后可领取贵宾卡一张,由店员解释贵宾权利及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及指引:

      ☞顾客填写YANG VIP贵宾申请时,店员务必提醒顾客填写身份证号码。如客人对此有所异议,店员应尽力说服。广州YANG商业有限公司将以身份证号码为依据,确认贵宾身份。(例如:顾客遗失贵宾卡,申请补领时须贵宾持本人身份证办理补领手续)。☞如顾客未能填写身份证号码,可做以下处理:

      ★请顾客改天携带身份证及销售单前来申请。

      ★如顾客不愿填写身份证号码,店员应知会顾客,如不填写身份证号码,广州YANG商业有限公司将不承认其正式贵宾身份,其贵宾卡将于自发放日起30天后自动失效,本公司不作任何通知。

      ★补充身份证号码资料期限:自申请表填写日起30天内。

      ☞未填写身份证号码之申请表不得上传,本公司概不接受。

      ☞各专卖店/柜须按附表制作/复印,及时登记发放记录。

      ☞店铺/柜处暂按以下格式填写:××省××市××路××分店(公司即将出具各地区专卖店/柜统一代码,代码发放后,分店/柜处一律填写代码。)

      ☞贵宾签名处必须由顾客亲笔签名。

      ☞该表必须于每周六中午十二点前上传(上周六至本周五所有表单)至广州YANG 商业有限公司营运管理部。

      ☞如贵宾选择邮寄方式收取贵宾卡者,必须于备注栏注明“邮寄”。

      2、YANG各专卖连锁店每周与各店铺周销售报表、周销售分析一同汇总交回公司。

      3、注意事项:未填写身份证号码之申请表不得上传,店铺负责人不得审批。

      二、贵宾通讯/地址资料更改:

      各专卖店/柜须按附表制作/复印贵宾资料更改表。

      如顾客要求更改地址,店员请顾客填妥贵宾资料更改表后,于该周六十二点上传至广州YANG商业有限公司营运管理部。其资料更改于上传两周后生效。

       三、YANG VIP贵宾卡使用及注意事项:

      1.店员应问询顾客是否有贵宾卡,如有,应于结帐前出示。

      2.顾客如使用贵宾卡结帐,收银员必须将贵宾卡号码拓印在销售单空白处,并请顾客签

      名确认。

      3.收银员应及时填写贵宾消费跟踪表,并于每月30日前将贵宾消费跟踪表及各次贵宾

      卡销售单汇总并输入电脑系统。

      4.各店员必须熟记本指引所有内容,以便介绍,避免出错。

      5.所有YANG VIP贵宾表单资料,各专卖店/柜必须自行留底一份。

      四、会员退换货

      会员退货时,必须出示购物发票和微机小票上标示的卡号对应的会员卡

      退货时,所退商品已得的积分一并扣除,如以获赠品,则将赠品返回总服务台或以现金抵扣。

      五、会员卡有效期

      1、VIP会员卡一年内无消费记录,该卡将视为废卡处理;

      2、VIP会员卡半年内无消费记录,广州YANG商业有限公司营运管理部将会以电话回访或

      短信的形式提醒会员一次;

      3、积分有效期为一年,一年指自购物成功之日起一年以内。当两次购物时间超过半年的

      将扣除VIP卡内积分并清零

      附录A:YANG会员积分管理系统

      YANG会员积分管理系统

      一、积分总则

      为了更好地为YANG广大会员提供优质服务及感谢广大会员对YANG的喜爱和不懈支持,YANG特采取会员消费积分制,以回馈广大会员。

       二、积分条件

      1.积分申请:

      ✓已填写YANG会员申请表,成为YANG注册会员后,即获得YANG会员积分资格。

      2.积分规定:

      ✓—般商品,如正价商品,每消费100元积1分,不满10元不积分;

      ✓实物团购商品,使用现金结帐,但已经得到一次折扣或优惠,不再参加积分;

      ✓实物团购商品,使用商务卡结帐,不参加积分;

      ✓顾客购买一次性优惠的商品不参加积分;

      ✓经理特批商品不参加积分;

      ✓任何两个用户名或两张会员卡的积分都不能累加,不能转换。

      3.积分计算方法:

      ✓积分数=实际成交金额或数量×相应产品积分规定

      4.积分审核:

      ✓YANG将按照积分规定对会员的积分登记进行核查,如核查无误,即将相应积分转入该会员账户资料。

      5、积分用途

      ✓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或升级为VIP会员卡;

      ✓积分可以用来兑换YANG店铺为会员设置的礼品;

      ✓积分不能兑换现金。

      附录B: YANG会员申请程序

      YANG会员申请程序

       附录C: YANG会员申请表

      YANG会员申请表

      YANG会员俱乐部个人登记资料个人信息

      *会员卡号:带“*”的项必须填写

      *会员级别:普通会员 VIP会员顶级VIP会员

      加入YANG会员俱乐部完全免费

      只要您加入YANG会员俱乐部,便享有YANG为会员提供的尊贵服务。*中文名:英文名:

      *生日:*性别:

      *身份证号码:

      *职业

      为了保证您能收到YANG会员俱乐部的最新信息,请留下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范例:******************

       为了保证您能收到YANG会员卡和YANG目录册,请完整填写*城市:

      你所居住的路、号、室等信息,避免使用非正规地名。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移动电话:

      *小灵通:

      YANG 为了给您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请店铺人员填写:

      *店铺名: *码数:

      *第一次开卡金额:

      *跟进人:

      *申请人签名:

      申请日期:年月日

      附录D: YANG特色服务

      YANG特色服务

      ✓存包送货:为顶级VIP寄存货物(包括在其他商店买的物品)免去顾客提着一堆袋子的购物的烦恼,免费为顾客顶级VIP会员提供送货(包括在其他商店买的物品)上门服务;

      ✓贴心雨天:提供雨天雨伞包,并为没有带伞的YANG会员提供印有YANG标志的雨伞,登记借用;✓休闲咖啡:YANG将为顾客提供舒适座椅,免费品尝我们提供的咖啡和茶水;

      ✓时尚刊物:会员休闲区提供最新的YANG刊物,为顾客传达欧美最新的时尚资讯;

      ✓数码充电:会员休闲区同时为YANG会员提供数码产品临时充电插座服务;

      √商务随身:为顾客提供笔记本电脑无线商务上网,以及免费为提供台机英特网冲浪,让顾客与全球资讯保持同步;

      ✓豪华试衣:为会员提供良好的摆放物品的设计,比如放眼镜的架子,合理而人性化的换衣放置台、衣架;

      ✓生日提示:根据会员登记资料,在会员生日通过短信电话温馨提醒,并送出精心礼物;

      ✓时尚沙龙:为顶级会员提供顶级会员时尚交流沙龙,邀请一些典型顶级VIP会员参加服装发布会以及本市一些隆重的聚会等;

       ✓免费停车:会员在YANG任何一家店铺/专柜消费,为顾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

      ✓免费保养:YANG将为会员客户提供终身免费熨烫服务;

      ✓免费擦鞋:任何一家YANG店铺将设一台自动擦鞋机,为会员顾客送去方便;

      ✓礼品包装:在YANG店铺选购的任何一件商品,根据会员顾客要求可为会员顾客提供免费礼品包装服务;

      VIP会员调查表

      

    篇八: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从红军长征历程看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

      同志们,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安排,今天我围绕“从红军长征历程看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这个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哪几支队伍参加了长征

      红军长征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里,好像就只有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央红军。其实不然,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三方四路”: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②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③红四方面军;④红二十五军(小长征)。长征初期应该是六路,另外两路就是“探路”的红二军团、“诱敌”的七军团。这四路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不同,长征的路线不同,到达陕甘的时间也不同。大概情况如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于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镇结束长征;②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湖北出发,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结束长征;③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四川北部突破嘉陵江西进,经四川、西康、甘肃(期间因张国焘错误指导的干扰在川西和西康往返行动,三过草地),于1936年10

      —1—

       月到达陇东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④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经贵州、云南、四川,在甘孜同红三十二军会师合编为二方面军,最后经青海、甘肃,于1936年10月在甘宁交界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

      各路红军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红一方面军

      中央军事顾问:李德(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6人:博古(临时中央负责人,27岁)、张闻天(34岁)、毛泽东(41岁)、朱德(红军总司令,48岁)、周恩来(红军总政委,36岁)、陈云(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王稼祥(红军总政治部主任,28岁)、刘少奇(36岁)、邓发(28岁)、凯丰(28岁)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42岁)

      红一方面军下辖两个纵队、五个军团。

      1.两个纵队。即军委纵队(4893人)、中央纵队(9583人)。两个纵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组成的,主要由机关、老弱小和女同志组成。

      司令员叶剑英(37岁)、政委陈云(29岁)。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34岁)、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29岁,后为李维汉,38岁)、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政委宋任穷(25岁)。

      —2—

       2.红一军团。共19880人。辖3个师即第1、2、15师。军团长林彪(28岁)、政委聂荣臻(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参谋长左权(29岁)、保卫局局长罗瑞卿(28岁)。第1师师长李聚奎(30岁)、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第1团团长杨得志(24岁)、第2团政委邓发(24岁)。第2师政委刘亚楼(23岁)、第4团团长耿飙(24岁)、政委杨成武(20岁)、第5团政委赖传珠(24岁)。第15师(原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28岁)、政委萧华(18岁)。

      3.红三军团。共17805人。辖3个师即第4、5、6师。军团长彭德怀(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李富春(34岁)、参谋长邓萍(26岁)。

      第4师师长张宗逊(26岁)、政委黄克诚(32岁)。第5师师长李天佑(20岁)、政委钟赤兵(20岁)、第10团政委杨勇(22岁)、第11团政委张爱萍(24岁)、政治部主任王平(27岁)、第12团政委苏振华(22岁)。第6师师长曹里怀、政委徐策。

      4.红五军团。共12168人。辖37、38、39团,长征出发前夕整为辖2个师即13师、34师。军团长董振堂(39岁)、政委李卓然(35岁),中央驻五军团代表陈云,参谋长刘伯承(后为陈伯钧)。该军团人员多数原为国民党第26军,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爱国将领的带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

      5、红八军团。共10922人。辖第21、23两个师。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军团长周昆(32岁)、政委黄苏(26岁)、参谋

      —3—

       长张云逸(42岁)。湘江之战严重受损,取消建制,后并入五军团。

      6、红九军团。共11538人。辖3个师即第3、第14、第22师。军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29岁)、参谋长郭天民(29岁)。

      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晚间出发,共约86789人,是红军的主力部队,也是国民党军重点剿灭对象,经历的艰难险阻最多、最艰苦,牺牲的人员也最多(1935年9月12日,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红三军团仅剩2000多人。彭德怀在对原三军团的干部讲话时,哭了),同时影响也最大。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结束长征,最后只剩下7000多人。

      (二)红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38岁)

      副总指挥:萧克(26岁)

      总政委:任弼时(30岁)

      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

      参谋长:李达(29岁)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由任弼时、萧克、王震带领红六军团提前撤离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转移开始西征(周恩来当时提出叫“探路”)。10月底,转战80多天后,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在黔东会师后,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

      —4—

       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于1936年7月初在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15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32军(32军即红一方面军的第9军团。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中革军委将红一方面军的第1、3、5、9军团改称为第1、3、5、3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

      1.红二军团。辖1个师、1个团。军长贺龙(兼任,后孙德清代)、政委朱勉之。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警卫团团长贺佩卿,前身就是贺龙在湖北洪湖一带建立的洪湖赤卫队。

      2.红六军团。辖2个师即第17、18师;军团领导机关成立后,17师师长萧克(26岁)、政委王震(26岁)、参谋长谭家述(25岁)。18师师长龙云,政委甘泗淇。出发时大约1.7万人,到达陕北时1.1万人。

      (三)红四方面军

      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37岁)

      总指挥:徐向前(33岁)

      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

      政委:陈昌浩(28岁)

      政治部副主任:傅钟(34岁)

      共有8万余人,到达陕北约1.2万人;下辖5个军(人多枪多,和中央红军差不多)。

      1.红四军。辖2个师即第10、11师。军长王宏坤(25岁)、

      —5—

       副军长许世友(29岁)、政委周纯全(29岁)。第10师师长陈再道(25岁),第11师师长张才千(23岁)。

      2.红九军。辖2个师即第25、27师。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27岁)、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岁)。

      3.红三十军。辖3个师即第88、89、90师。军长程世才(22岁)、政委李先念(25岁)、政治部主任李天焕(22岁)。

      4.红三十一军。辖3个师即第91、92、93师。军长王树声(兼,29岁)。

      5.红三十三军。辖3个师即第97、98、99师。军长王维舟(47岁)、政治委员杨克明。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西进。5月为迎接中央军委,西进至松潘、茂县一带。6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编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其中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带队,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队,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8月10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下达右路军先行北上,掩护左路军主力跟上北进。但张国焘按兵不动,9月9日晚至9月10日凌晨2时,毛泽东等人率三军团、红军大学出发北上,与红四方面军分离。此后,红四方面军(左路军)南下,先后转战川康边和康北地区,直到第二年1936年7月上旬在甘孜与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会师北上,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

      (四)红二十五军

      —6—

       军长:程子华(29岁)

      副军长:徐海东(34岁)

      政委:吴焕先(27岁)

      辖4个团即223团、224团、225团和手枪团。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率领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并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西征北上,于1935年9月15日最先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长征。出发时共约2900人,到1935年创建鄂豫陕苏区发展到了3700余人,是长征中唯一增员的红军。

      1934年7月6日,红七军团3个师约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州、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福建向闽浙皖赣边挺进,企图调动敌人的“围剿”部队回援,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由于兵力太少,未能牵动敌人。后与方志敏的红十军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不幸在怀玉山陷入王耀武的补充旅和追赶上来的敌军重重合围,不但没有调开敌人,反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几乎全军覆没,仅存的约400人在粟裕、刘英的率领下突出重围。军团长寻淮州负伤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被俘,蒋介石密令顾祝同等人多次劝降不成,仅顾祝同就亲自三次劝降,次年(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刘畴西秘密杀害于南

      —7—

       昌,胡天桃被俘后与王耀武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这段对话令王耀武想了二十五年也没想明白,王耀武1948年在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中被俘,1959年国庆十周年被特赦。而胡天桃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泰山般的意志和决心,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1948年9月16日,差点被王耀武所俘的粟裕指挥32万大军重兵合围济南城,而守城的正是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国民党补充旅旅长、时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14年前的生死对手再度交锋。济南战役打响时,粟裕大将一定想到了战死的寻淮州、被枪杀的方志敏、刘畴西、慷慨饮弹的胡天桃。粟裕亲自拟定攻城部队的战斗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8天后,济南城解放,王化妆出逃,在寿光抓获。“捷报飞来当纸钱”,那些在天的英灵们,一定有知!

      二、红军为什么长征

      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土地革命并创建红军后,一直以受到大革命深刻影响的南方地区为主要斗争地区。1931年11月7日,赣南瑞金城内举行了一次“开国大典”,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从此,“毛主席”一词传遍天下,瑞金在三年时间也成为全国革命首都,人称“北京南京,比不上瑞金”。

      1931年至1933年间,除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外,国内还有鄂豫皖、湘鄂西、川陕边、湘赣、湘赣鄂等十几块苏维埃区域,革命根据地总人口近1000万,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最多

      —8—

       将近30万人。

      1931年3月,顾顺章护送张国焘、陈昌浩前往鄂豫皖苏区后,绕道武汉化名登台表演魔术,被叛徒认出来而被捕,随即叛变。虽然钱壮飞事先得到情报避免了一些损失,但上海的中共中央还是遭到巨大损失。恽代英本来被关押在南京,化名王作霖,国民党并不知道恽代英的真实身份,因顾的指认旋即被处决。顾亲自带人带香港,抓获了时任政治局常委的蔡和森,被惨遭杀害。1933年,陈赓在上海治好腿即将返回苏区时,也落入顾布下的陷阱。只因陈赓早年对蒋有救命之恩,在宋庆龄等人的营救下,蒋才对陈赓特赦,陈才逃过一劫。许多同志由此而被害。顾的叛变被称为我党历史最危险的叛变。顾的叛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立足于城市,致力于工人运动,这是中共的“正途”。在顾叛变以前,让中共中央迁往乡下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中国共产党,甚至毛泽东本人,都不曾想到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也没有谁主张把党的基础从工人转移到农民身上,由于这一偶然事件,再加上左倾的城市暴动连遭失败,工人运动连遭镇压,最终工作重心才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1933年初,因顾顺章叛变,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下难以立足,被迫迁移到瑞金。此时的中央苏区发展到全盛阶段,由21县300万人口,由红一方面军改成的中央红军将近10万,应该说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到了1934年秋天,为什么中央红

      —9—

       军要被迫放弃根据地呢?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从外因上看,主要是国民党对我根据地“围剿”的加强,“铁桶计划”的实施;从内因上看,主要是我们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存在,尤其是军事指挥的严重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彻底失败。

      (一)外因—国民党的全力“围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国民党当局却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1932年秋天,蒋介石亲自督师“围剿”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当地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未能打破围攻而突围转移到川陕边区。与此同时,原来活动在洪湖地区的红三军也被迫放弃湘鄂西根据地,转移到湘鄂黔边山区游击作战。从1933年起,蒋介石又集中50万兵力“围剿”以江西瑞金为红色首都的中央苏区。这次“围剿”时,国民党军吸取过去的教训,不再长驱直入,而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蒋介石同德国顾问赛克特制定的“铁桶计划”),逐步压缩根据地,以图涸泽而渔。

      (二)内因—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

      面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以及完全不懂中国实际的洋顾问(“国际顾问”李德)改变了过去毛泽东等人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照搬苏联模式,实行“堡垒对堡垒”、阵地防御、短促突击的战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奋战一年仍无法打破敌军的围攻。

      —10—

       国民党“铁桶计划”决定于1934年11月发起总攻。此时,国民党广东系将领莫雄担任德安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他身边的项与年是中共中央特科派出人员。9月下旬,莫雄到庐山参加军事会议得知“铁桶计划”,马上通知了项与年。项与年扮成教书先生,带着用特种药水抄写有“铁桶计划”要点的四本学生字典,用六天时间赶到瑞金向老上级周恩来报告。至1934年秋,中央苏区被压缩到只剩下七个县,10万红军被50万敌军围困在方圆不过一百余公里的范围内,最终不得不选择突围,开辟新区。

      此时,红军被包围的地域狭小,陈毅形容“拿梭镖一捅都能戳穿”,南线的广东军虽停止进攻,其他三面的中央军却即将总攻。在危急形势下,临时中央最后下决心,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在赣粤交界处有意放开的通道,于10月中旬以主力突围西征。中央红军虽然成功钻出了蒋介石的“铁桶”,却毕竟撤出了奋斗多年建立的根据地,陷入无后方作战。

      整个撤出苏区的重大决定,一开始毛主席就没有参与。三人团就红军突围紧张筹划并且激烈争论的时候,被排斥在核心圈外的毛泽东,每天天不亮就在会昌城外爬山,并有一首《清平乐》:“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958年,毛主席对这首词作批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但从毛主席这首词来看,我们从中看不出他的心情来。

      —11—

       眼见危机,又眼见自己的意见无人听,甚至无人来询问自己,内心之痛苦,常人是无法察觉的。

      后来有人说,当时的领导人博古等人,不想让毛参加主力红军突围。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

      10月2日,即在长征开始前,毛给三人团写了一封信,要求带一军团和九军团部分官兵留在苏区打游击,请中央批准,几年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央回苏区。看完信后,博古找周商量。周坚决不同意,第二天一大早,周带着警卫员,冒着小雨,披着蓑衣,骑着马去于都找毛谈。第三天周回到瑞金,只对博古说了一句话:他同意随队转移了。

      几个字的一句话,多么简单又多么的重大而又深远。此时离中央红军出发已不到10天。和毛谈了些什么,周没有对博古说。据周的随行警卫员后来回忆,周毛在毛的住处一直谈到深夜,警卫员送水都不让留在屋里,四个警卫员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屋檐下站了大半夜。这同样是决定中央红军命运的一个夜晚。

      如果毛没有参加后来演变成长征的突围,中央红军的命运将会怎样?如果毛留在了苏区坚持斗争,在那种空前严峻的白色恐怖下,毛的命运又会怎样?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只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周说服毛随队长征,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极其重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三、“三方四路”会师的简要情况

      四路红军从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经不同的路线开始

      —12—

       长征,历经艰难险阻,最后都到达了陕甘会师。据统计,参加红军的各路红军曾经历七次会师,其中在西北高原上的三军(主力)大会师,是最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主力红军会师。这七次会师,如果按时间顺序,是这样的:

      ①1934年10月,红六军团(“探路”的一路,1934年7月23日出发)与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黔东会师,开始长征。

      ②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的懋功会师。

      ③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的红26、27军在陕北的延安附近会师。

      ④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11月6日,在甘泉的象鼻子湾与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徐海东、刘志丹)。

      ⑤1936年7月1日,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

      ⑥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⑦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会师。

      关于会师地点的选择,有一个小故事:

      对于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中共中央在讨论时曾有一个带寓意的说法。当时毛主席回顾了头一年(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情形说:“上次和张国焘会和选了两河口,结果分道

      —13—

       扬镳了,这次再不能重蹈覆辙。”周总理当时接着说:“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北控靖(远)海(原),西障定(西)临(夏),南蔽秦(安)通(渭),东跨隆(德)泾(源),素有‘秦陇锁钥’之称,古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周认为,主力选在会宁会师即占领了交通枢纽,能掌握战略主动权。毛主席随即点赞会师点的地名,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结束长征后,残存约8万人。同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1/2),加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组成的“西路军”约2万人西渡黄河,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想打通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在经宁夏、甘肃、青海时,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数量的马家军。但又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几近全军覆灭,残部大约400人。在李先念的带领下,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的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俘虏。

      1936年12月12日(“丙子双十二”),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1937年8月25日,北方的工农红军改编为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为“新四军”),全部投入名义上的国民政府。

      —14—

       但实际上,八路军和新四军仍为我党牢牢掌握。

      下面我重点和大家说一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情况。按时间顺序说三个方面基本情况,即会师、分歧、分开。

      (一)会师

      1.先头部队会师。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会师。

      8个月的艰苦征战,行程万余里,中央红军不知倒下了多少烈士,前面遇到的不是险峻的高山大河,就是重重堵击的凶恶敌人,这回终于在前面出现了自己人!两支部队拥抱握手,发出了山谷共鸣的欢呼。这些令我们无限崇敬的钢铁汉子热泪夺眶而出,其中所包含的意之切、情之深,是我们这些今天的后人所无法想象的。

      大家知道,一军团本来就是中央红军的主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更是主力中的主力。三十军也是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也是主力中的主力。工农红军的两支头等主力热情相聚,王开湘和熊厚发紧紧拥抱。

      王开湘(1908—1935,江西弋阳人),当年才27岁,是中央红军的一员猛将,遵义会议后接替耿飚为四团团长,一路先锋一路烈火,以行动快速和决心果断为特点,使红四团威上加威。1935年9月17日,林彪亲自到四团指挥,王团长则率领两个连突破腊子口。

      熊厚发(1914年—1937年,湖北大悟人),当年才21岁,

      —15—

       也是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17岁当营长,19岁当团长,20岁就是主力师的师长。四方面军所有主要战斗无所不与,如此年轻就成为四方面军中的著名将领。

      可惜的是,我们十分崇敬的两员猛将都没能看到将来。4个月后的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王团长突患伤寒。11月上旬在医院不堪忍受病痛,这位长征先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熊师长于1937年3月在西路军最后的战斗中,负伤被俘,被马步芳用大炮轰死在青海西宁。

      2.彭、徐会面。1991年11月出版的《徐向前传》,详细描述了彭德怀和徐向前两支部队主要指挥,在维古河渡口会面的的情形:

      “这时河对岸出现了一支蜿蜒而来的小队伍。走在前面的一个人体魄健壮,中等身材,穿一身灰布军装,戴一顶斗笠,走到岸边后直向徐向前等人挥手喊话。徐也挥动八角帽答语。但因水声太大,谁也没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彭、徐虽都知道对方,但两人从未见过面,所以谁也不敢断定对方就是要会见的人。过了一会,彭朝徐打了个手势,接着扔过来一块小石头,石头上用细绳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带三军团一部,在此迎候你们! --彭德怀。徐高兴极了,马上从记事本上撕下一页纸,正正规规写上:我是徐向前,很想见到您!也拴在这块石头上甩过河去。彭得知对岸就是徐,高兴地挥动大斗笠,频频向徐亲切致意。”

      当天,通信部队想办法在河面拉起一条电话线,彭、徐第一

      —16—

       次通了电话,互相问候。徐定次日在河上游一个叫亦念的地点见面。第二天见面时,这个地方的铁索桥也遭破坏,双方仍然只能隔河相望。徐的随从在一段河面找到了另外的渡河工具--溜索,一条绳索横贯河岸,上面悬挂着竹条筐,里面坐着一个老乡,正向对岸滑来。徐因急着同彭会面,等那老乡下来,就急着像老乡那样坐进筐子,用脚往岩石上用力一蹬,向对岸滑去。刚到对岸,徐就急着跳出筐子,彭德怀快步迎上去,两人紧紧握在一起。彭风趣地说:“徐总指挥,还不知道你会这一着啊!”,徐说:“我这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弄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两位威震敌胆的红军将领,用石头和箩筐完成了这次情真意切的首次会面。

      3.毛、张会师。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这两支主力红军的会师,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毛泽东和张国焘的会见。

      1960年10月,毛主席在中南海住宅的书房里,又一次会见了来自西方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二十四年后的重逢使他们激动不已,两人连续谈了好几天,时间长达九个小时。谈话的氛围非常友好愉快,斯诺却以他职业的敏感,感觉到毛主席由内心深处的某些隐忧。虽然当时中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加之苏联突然翻脸,国内形势确实不太乐观,于是斯诺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只有斯诺才敢问的问题: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出乎意料,毛主席表情凝重地说:“那是1935年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的斗争。当时党面临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

      —17—

       前途未卜的内战。”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在谈到与张国焘的分裂时说:“那时靠剑英,不忘记这一条,否则,中央当俘虏。”可见这件事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

      为了两军会合,毛亲自为一军团定了三条标语:①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②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③欢迎张主席。张主席也给毛发了热情洋溢的电报。

      毛、张都是著名的红军领导人,都在蒋介石通缉的共产党要人名单里名列前茅。两人在两支主力红军中享有无可置疑的权威,对来自共产国际的指示,两人都敢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两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领袖才能的人物。

      1935年6月25日,张从茂县经汶川、理番到达两河口。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几十人赶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远迎。(张的回忆:在离抚边约3公里的地方,毛泽东率中央政治局委员及高级军政人员四五十人,立在路旁迎候我们。)这是毛泽东成为党的实际领袖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走出如此之远,去欢迎党内另外一位领导人物。

      张很风光。与中央领导人坐担架不一样,他骑着一批白色的高头大马,在十多名卫士的簇拥下,由远及近疾驰而来。

      【说明】毛、张相遇第一次是1918年。毛首次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给李大钊,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当临时工,此后争取到旁听生的资格。而张当时是北大理工预科三年级的学生,而且是学生中的风云人物,正在发起组织“国民杂志社”,每天晚上他

      —18—

       的房间都是激进学生聚集地。张对毛最早的记忆不是来自身边的北大图书馆,而是毛回长沙后办的那份全国出名的《湘江评论》。两人第二次见面是在党的一大会议上,由于当时“南陈北李”都没有来,张成了一大的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而毛在一大上是担任记录。在北大图书馆是记录每天到图书馆读者的姓名,现在又记录每名代表的发言。后来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下设北方、湖南、武汉、广东、山东5个分部,毛在湖南分部当主任。此后,张长期居于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只有在1927年8月的“八七”紧急会议上,毛和张的地位才算扯平了一些。张因八一起义牵连(八一起义前,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去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企图阻止暴动。在周恩来、恽代英的强烈抗争下,张国焘才被迫服从大家的决定。为此,他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受到严厉批评。),被降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毛因筹划领导秋收起义被提升为中央候补委员。但这个平衡没有维持多久。秋收起义后因为没有按共产国际的要求攻打大城市长沙,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提议,取消了毛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资格。当时中共中央的实际负责人、毛的好友和支持者瞿秋白被迫同意这一建议。消息传到井冈山,还误传成毛被开除党籍。

      由此可以看出,资格如此之老却又比毛年轻四岁的张,其内心的优越感即使不说、不表现出来,那也是巨大的。

      (二)分歧

      —19—

       其实在两河口握手之前,毛与张的分歧已经存在。

      6月16日毛致电张,提出回合后的战略方针: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适当时期组织一部远征军占领新疆;目前则在岷江以东,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第二天,张回电,同意向陕川发展,但不同意“目前计划”,认为中央来电提出的岷、嘉两江之间地形给养都不利于大部队行动,眼前暂时有利于向南进行发展。

      一个要向北,一个要向南,有分歧是正常的。一方长途跋涉,一方长期据守,各自对地形的分析判断,对本身实力等综合估量都会有差距,出现分歧是正常的。通过讨论和比较也不难解决,问题是不能加入其他因素。后来有人说张不愿北上,提出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这不符合实际事实。首先提出远征新疆的不是张,而是毛。但张第一个也是第一次把实力因素加入到争论中来,问题被迫大大复杂化、严重化和激烈化了。

      最初大家面对争论,还是按党内通常的方法去寻求解决。毛、张会面的第二天,政治局在两河口一个喇嘛庙里召开扩大会议,以三天时间专门讨论两军会和后的战略方针问题。

      会议由周恩来做目前的战略方针的报告,结论是要往“地域宽大便于机动、人口较多便于扩红、经济相对好一些”的地域发展。东过岷江,川军有130多个团;向西北是一片广漠的草原。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北向甘肃,去川陕甘。那里道路多、人口多、山少,必定也会遇到敌人,但可以用运动战消灭敌人。张

      —20—

       在会上也同意了周的报告,当时的会议记录最后写道:全体通过周的战略方针。

      会后,张似乎不特别经意地问周,一方面军还有多少人。周坦率地告诉他,遵义会议时有3万多,现在可能不到了。1972年6月周回忆这一幕时,依然印象深刻。他说,张一听脸色就变了。张太懂得数字的含义了,这意味着会和的两个方面总兵力10万人左右,大概有近80%都是四方面军的人。

      实力开始潜移默化地进入刚刚开始的关于前进方向的争论。张国焘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实力带进中革军委,然后带进政治局,他的个人野心就这样膨胀起来。

      中央红军的实力在一、三军团,林、彭成了张重点(拉拢)工作对象。张派秘书黄超去看彭,说张很知道彭,还给彭带去了几斤牛肉和几升大米,还有二三百块大洋。对林估计也送去了同样的东西,说了同样的话。聂帅回忆,一次在右路军总指挥部吃完饭,陈昌浩说林彭同志先走,聂留下来谈一谈,一谈就是对遵义会议、会理会议的态度看法。

      张不同意这两个会议,实质是不承认毛当时有比他还高的党内地位(毛在遵义会议增选为常委,张当然不服气)。因为林、彭在会理会议上挨了毛的批评,张不同意这个会议,实质是拉拢林、彭,想对毛釜底抽薪。

      毛其实很照顾到会合后四方面军强大实力的。6月29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张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

      —21—

       为中革军委委员。

      7月3日李富春等领导组成中央慰问团去四方面军驻地杂谷脑慰问。张对李表示对中共中央不满,要求“充实红军总司令部”。李富春鉴于事情重大,7月6日致电中共中央报告了张的要求,请中央考虑。7月8日,张国焘在杂谷脑召开四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抓住《前进报》批评“西北联邦政府”这件事,在会上攻击中共中央,并以此为口实,挑起了四方面军高级干部与中共中央的对立情绪。

      【联邦政府事件的来历】此前在两军会合之前的5月30日,张国焘在茂县宣布成立“西北联邦政府”,认为从此“树立了西北革命的中心,统一了西北各民族解放斗争的统一领导,从此南取成都、重庆,北定陕、甘,西通青、新,进一步与中共中央红军西征大军打成一片”。两军会合后没几天,凯丰在《前进报》上发表《列宁论联邦》,批评了张国焘成立“西北联邦政府”这件事。凯丰何许人也?和张国焘同是萍乡老乡,只是资格甚浅。大革命失败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30年回国才转为中共党员,其人性格脾气都很冲。遵义会议时死不认错,还鼓动博古不要交权。比较年轻,当时刚刚29岁,斗争热情极高,缺乏策略,在《前进报》上发的那篇文章,从时机看不好,从效果看更不好,有副作用。

      能镇住张这一套的只有毛泽东。虽然党内任职资格无法与张相比,但毛在工农割据、开辟红色根据地方面,党内也无可匹敌。

      —22—

       张国焘1931年进入鄂豫皖苏区的时候(顾顺章送护张、陈去的。顾顺道武汉表演魔术,被叛变的手下认出来被抓,即日也叛变,差一点让上海的中央机关被“一锅端”),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在中央苏区四年多的辗转斗争中成熟了。但此时毛泽东依然在让步、后退。

      7月8日,张国焘组织召开四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后,第二天即7月9日,张向中央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人员名单,要陈昌浩出任总政委。并要求敦促政治局“速决速行”。7月10日,毛、周、朱致电张,“切盼四方面军各部速调速进,分路迅速北上,勿再延迟,坐令敌占先机”,并望他速到芦花集中指挥。同日,张致电中共中央,亲自提出“宜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一方急着北进,一方毫不着急,“顾左右而言他”。

      7月16日,中央红军攻下毛尔盖。张按兵不动。

      7月18日,陈昌浩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由张国焘任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总指挥,周恩来兼任参谋长,并说“中央政治局决大政方针后,给军委独断专行”,如果不这样“集中军事领导”,便“无法顺利灭敌”。

      据当时在中央队担任秘书长的刘英1986年这样回忆那段非常时期:

      毛主席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毛主席分析,张

      —23—

       是想当军委主席,这个职务当时由朱老总担任,他无法取代。但只当副主席,与周、王平起平坐又不甘心。闻天跟毛说:“把我这个总书记的位置让给他好了。”毛说:“不行。他要的是抓军权。给他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要他坐上这个宝座,又麻烦了。”毛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说让他当总政委吧。毛的想法是尽量考虑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全给他。同担任总政委的周一商量,周一点也不计较个人地位,觉得这样安排好,表示赞同。

      我们的总理当时再一次负重。既然四方面军人多枪多,既然张国焘说不做人事调整便无法顺利灭敌、无法北进,为顾全大局,首先提出北上的周让出了红军总政委。

      陈昌浩电告中央的当天(7月18日),中共中央在芦花召开政治局军事会议,解决组织问题。最后决定:军委设总司令,国焘同志担任总政委、军委的总负责人,军委设小军委即常委,由四人增值五人,陈昌浩加入。中央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至此,遵义会议后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毛、周、王)终结。

      张国焘在会上表情严肃,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实力正在发挥作用。他在会上还提出要选拔新干部,中央委员还要增加新人,被毛说服后没再坚持自己的要求。他的想法是不用坚持,他相信实力会持续发挥作用。

      对自己实力的依赖,会把他带向哪里呢?

      这次人事调整后,7月21日至23日,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讨论四方面军放弃鄂豫皖,通南巴根据地的看法。毛说:四

      —24—

       方面在鄂豫皖没有打退敌人,退出是对的。会议总的目的是团结张国焘,充分肯定了张和四方面军的功绩。但会议的视野过于偏向了过去,说中央红军放弃苏区是对的,四方面军放弃根据地是不对的。应该说,澄清这些复杂的问题还需时日,就像毛主席在遵义会议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解决的是燃眉之急的军事问题,不急于对其他历史问题作总结。而这次会议过于拘泥于其他问题,过于单方面用一些理论和原则去比照,客观上不同程度没有顾到甚至伤害了四方面军同志的感情。张国焘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使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个人觉得这个会议造成的后果有点“火上浇油”的意味)否则,仅仅一个张国焘,纵有再大的野心也不会给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将红军混编为五个纵队北上。

      没想到大军刚到毛尔盖,张国焘再次发难,立马就提出了对芦花会议的不满:他召集紧急干部会议,宣布中央执行的是机会主义路线,要求将四方面军的十几个干部分别批准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指责遵义会议是调和主义的产物,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和政治局,要求周恩来退出军委,不达目的不进兵。

      矛盾空前尖锐化,张国焘依仗实力终于想和中央摊牌了。

      8月4日至6日,为应付解决这一局面,中央政治局在毛尔

      —25—

       盖以南40里的沙窝召开会议。毛和中共中央再次决定退让,基本全盘满足了张国焘的所有要求。张还是不满足,被毛、周说服顶回去了。

      由于时间的耽搁,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已集结松潘,基本完成对红军堡垒式的封锁。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决定改经草地北上。据此,红军总部决定:以集中在卓克基地区的四方面军主力和一方面军部分编为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以集中在毛尔盖地区的一方面军主力和四方面军部分编为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8月10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下达右路军分三个梯队蝉联北进,以便掩护左路军主力北上的作战计划。8月13日,总指挥徐向前亲自电告张国焘这一作战计划,但张却按兵不动。8月15日,中央致电张国焘,指示“应当力向北,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张国焘接电后终于从卓克基出发。8月20日,先头部队占领阿坝。

      8月26日,右路军和中央开始过草地。

      此时,周恩来的身体基本累垮了。开始以为是疟疾,后来才发现是肝脓肿。

      彭老总咬牙一句“抬”!决定从迫击炮连抽人组成担架队,宁可丢掉一些装备,也要把病重的周恩来、王稼祥等人担出草地!这真是空前艰巨的任务:高山大川,磨烂鞋底,磨破脚掌,是因为地面的坚硬。草地却是湿软的地表,弥漫的水雾,无底的沼泽。

      —26—

       就是啥也不带,如果没有向导带路,很容易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更何况是还要抬人。

      陈赓主动站出来担任担架队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也站出来抬担架,别人怎么劝也劝不住!当时的人们都经过了长途跋涉,人人都缺吃少穿、冻饿交加。实际情况是抬担架的人,比躺在担架上的人已经强不了多少。杨立三和其他战士们一起抬着担架,迈过脚下的野草、泥沼和腐臭的污水,任风吹在身上、雨淋在身上、冰雹砸在头上,硬是把周恩来等人抬出了草地。

      过草地欠下的这份情谊,周恩来终身难忘。1954年杨立三(总后勤部部长)因病去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也是谁也劝不住、拦不住,无论如何也要亲自给杨立三抬棺送葬,在场的人无不感动流泪。1961年,陈赓在上海病逝,总理因为抽不开身,特地亲笔题写了“陈赓同志之骨灰”,让邓颖超送给陈赓夫人傅涯,用以雕刻在骨灰盒外罩上,表达了周、陈极深的战友情谊。1974年彭德怀含冤去世,带着“里通外国、阴谋夺权”的帽子,骨灰被送出北京到成都。总理专门指示: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也不准转移地方,以免查找时弄错。当时已身患癌症并且处境险恶的周总理,仍然没有忘记雪山草地,真是用心良苦啊!1978年彭平凡,中央军委指示查找彭的骨灰,骨灰顺利找到了。此时,似乎预感到将来查找“以免查找弄错”的周总理,已经去世近三年。

      (三)分开—分道扬镳

      —27—

       8月29日,走出草地的右路军向包座地区之敌发起进攻,歼敌(伤、俘)胡宗南主力第四十九师5000余人,北上之门由此打开。跟随右路军前进的党中央,站在敞开的门边焦急地等待左路军的张国焘。

      9月1日,张率左路军一部从阿坝出发,向中央所在地的班佑、巴西地区开进。9月2日,到达葛曲河附近,向中央致电说河水上涨,上下三十里没有徒涉点,停止前进。9月3日,再电告中央说“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以待毙”,公开反对北上方针,要右路军和中共中央一起再返回南下,同时命令左路军的先头部队三天内全部返回阿坝。

      危机到了最终要爆发的时刻!

      9月8日开始,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张国焘电令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军长詹才芳:“令军委纵队蔡树潘将所率人马转移至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

      同日,徐向前、陈昌浩电张国焘说“中央政治局正在考虑是否南进。毛、张都认为只要南进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认为北进更有出路;我们也认为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军速来一起北进为上策,右路军南下为下策。请即明电中央商议,我们一定执行”。张回电徐、陈:要求右路军即行准备南下,并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问题。(明显透着杀气)徐、陈收到电报后,感到事态严重,经研究由陈昌浩报告了党中央。当晚中央主要领导通知徐、陈在周的住处开会,会后一致通过了向张国焘发出的电报。电报的主

      —28—

       要内容是权衡左路军南下后的各种利弊,以及和右路一起北上的各种优势。电报落款是:恩来、落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祥。时间是“九月八日二十二时”。

      9月9日上午,张再次发电给陈昌浩、徐向前并转中共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并称“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行动”。另外还背着中央密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后,军委将各军团互通情报的密码本收缴了,一、三军团和毛通报的密码本也收了,全部都只能和前敌总指挥部联络。

      北进时,林彪率一军团和四方面军一部为先锋,距离中央队比较远,三军团走在右路军的最后与中央队最近。周、王因病都住在三军团,出于担心中央的安全,每到宿营地,彭德怀都要去看毛和其他领导人,还秘密派了最信任的十一团隐蔽在毛住处不远,以防不测。

      身经百战的彭老总从空气中感觉出事态的严重,他觉得张国焘有野心,中央没有看出来。林彪已进至俄界地区,指望不上。身边的兵力只有三军团的几个团,中央领导人又基本住在前敌总指挥部。一旦有变,安全没有保证。粗中有细的彭老总当时密码本被收缴时多了个心眼,他让人另外编了密码本。当天他派武亭沿一军团走过的路劲去找林、聂。

      事实证明,彭送密码本给林、聂,将一、三军团重新联络成

      —29—

       一个首尾呼应、交替掩护的战斗整体,是事变发生前极为关键的一招,林、聂在前方接到彭的电报后,立即做好了接应中央和三军团的所有准备。

      9月8日,毛得知张得来电后,感觉事态严重,以周、王均在三军团为由,通知陈、徐到周住处开会,会后就留在了三军团。在这非常时刻,三军团成立中共中央和毛唯一可以依赖的武力。

      9月9日,中央再电张国焘,恳切指出向北才是出路。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当天晚上24时,张复电陈、徐并转中央,仍坚持南下,不肯北上,并称绝不会做瓮中之鳖。

      毛主席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其实除了这年的九月九,在毛的一生中还有两个“九月九”。

      一是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在这一天,他与潘心源途径浏阳张家坊时,被当地清乡队抓住,要押送团防局处死。快到团防局(到200米的地方)时,挣脱跑到一个长满高草的水塘躲起来,才逃过一劫。

      第二个就是1935年9月9日。27年9月9日是个人生命的危险,而35年的9月9日,则丢失苏区之后,长征走到最艰难的时刻,中共中央和红军不是因为敌人包围而是因为内部分裂面临覆灭的危险。朱老总也回忆说,革命生涯中经历了记不清的坎坷困难,从来没有像这次那样心情沉重、惊心动魄。

      9月10日凌晨2点,万籁俱静,毛泽东等人率三军团、红

      —30—

       军大学出发。前敌总指挥得知一方面军单独北进的情况后,急电张国焘。张于凌晨4时致电中央,称已获悉中央率三军团单独北上,表示“不以为然”,仍坚持南下,拒绝北上。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是这样回忆的:

      那天早上(9月10日),我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接着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何畏当时在红军大学,他跑来问:是不是有命令叫走?昌浩说:我们没下命令,赶紧叫他们回来!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我愣了愣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心想这是怎么搞得,走也不告诉一声,我们毫无思想准备,感到心情特别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此时,前面有人不明真相,打电话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我怎么办?我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也不能打!陈昌浩真是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做了答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他是政委,有最后的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要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

      北进中再次出现险情。徐帅回忆。红军大学的政委何畏向陈昌浩报告说红军大学也跟着走了,陈立即命令他们停下来。红大的学员主要来自四方面军,接到命令后就停下来了。毛主席等人走在红大前头,见后头停下来了,便想问清楚是什么情况。来传

      —31—

       达命令的是红大教育长李特,此人当过四方面军的副参谋长,脾气急躁,身上从不离枪。他带人追上来问毛主席:张总政委命令南下,你们为什么还要北上?跟随李特的几个警卫员,手提驳壳枪按着扳机,气氛十分紧张。毛主席冷静地说:“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一下形势,看是北上好还是南下好;南边集中了国民党的主要兵力,北面敌人要薄弱些;另外,北上我们可以树起抗日的旗帜。说到这,毛主席话锋一转,对李特说:彭德怀带领的三军团就走在后头,他是坚决主张北上,反对南下的。他对张国焘同志要南下,火气大着哩!你们考虑考虑吧!大家要团结,千万不能红军打红军嘛!”

      在此两军对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再次抬出了彭老总。李特脾气不好,彭老总脾气更爆!彭老总在红军中的猛将之名,面前的李特是十分清楚的。毛主席的这些话使他不能不有些顾虑,他没敢轻举妄动,只是带走了四方面军的学员。

      第三个9月9日,我们在座的部分同志都经历了。1976年9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天下午4时,向全世界沉痛宣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去世。

      两支主力红军分开后,双方都在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优势,都试图要求对方改变做法,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朱老总后来回忆讲,从来没有像那次那样心情承重;毛主席甚至做了被打散,最后再到白区做工作的打算。

      —32—

       张国焘掌握控制的实力强大,共约8万多人。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徐海东的二十五军会合后,也只有1.3万多人。论实力根本无法和张国焘相比。更何况,徐海东的二十五军原来就是四方面军留在鄂豫皖苏区的老部队,原来一直受张国焘领导指挥。张国焘在这支部队里面的影响到底怎样,这支部队对中共中央的态度怎样,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徐海东了解多少心里并没有太大把握。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表扬徐海东,说徐是“最好的共产党员”,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现在不少人以为张国焘的分裂纯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开始就是孤家寡人。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对历史的结论和当时面临的现实没有弄清,搞混了。

      【简要介绍】张国焘同中共中央分裂后,为什么在第二年放弃伪中央和红二方面军一起到了陕北?

      促使张国焘最终北上的因素应该说包括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有三个。

      1.借用了共产国际的威望和影响。

      1935年12月,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已经十分恶劣,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12月5日,干脆以“党团中央”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你们应以党的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的名义。”、“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和政权组织状况报告前来,以便批准。”等等,把分裂活动推向了顶点。此前的11月,

      —33—

       共产国际派出联络中国共产党支部的张浩已到达瓦窑堡。(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因1934年6月、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组织部长盛忠亮先后被捕叛变而中断。)毛主席此时表现出相当高水平的斗争艺术,安排张浩以“国际代表”这种第三者的特别仲裁者的身份致电张国焘:“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电报开门见山,此后连续几次致电张国焘“望兄熟思”。这些无疑是对张国焘当头一棒,他十分清楚共产国际这块招牌的权威。此后张致电张浩,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但依然没有完全认错。

      2.张国焘南下现实政策的破产。

      应该说张为南下所做的准备是精心而全面的,口号也实惠诱人:“大举南下,打到天全芦山吃大米”。但张实惠几近庸俗,搞革命仅仅是为了吃大米吗?

      由于四川的刘湘等人已做出主力红军已北上的战略判断,起初确实被张搞了个措手不及。四方面军(右路军)起初各方面都很顺利,但等川军和蒋介石反应过来之后,红四方面军逐渐暴露诸多方面的不足。

      1936年11月16日的百丈关之战后,(此战我红四方面军与敌人血战七天七夜,击毙伤敌约1.5万人,而自身也伤亡近万人。)川军主力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中央军从不同方向步步压来,加之严冬临近,我红四方面军棉衣无着、口粮无继,而激战不停。几个月以后,四方面军由当初的八万多人锐减到四万多人,挫折

      —34—

       和失败正在证明南下政策的错误。1936年1月24日,张浩再次电告张国焘:“兄等对中央原则上的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对于长期偏于西南一隅、消息不灵的张国焘来说,这封电报的影响是重大的。共产国际至高无上的权威,长征后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地位的巩固,自己主张的南下政策面临的困境,都使张从来不缺乏的自信发生了雪崩般的崩塌。他后来在香港写的回忆录也说:“顾到朱德说留下转旋余地的意见,所以没敢把事情做绝。”他此时还有的最后一点自信很快也被蒋介石和刘湘挤走了。1936年2月,刘湘和国民党中央军再次对红四方面军发起强劲进攻,促使张更加迫切地认识到长期停留在川康地区的巨大危险性。此时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就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提出了三个方案:①北上陕甘;②就地发展;③南下甚至转向云贵川。电文指出第一方案为上策。朱德、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都赞成第一方案,张国焘第一次处于孤立状态。这里要特别提一提陈昌浩,身为四方面军政委,是张国焘在四方面军中的最主要支柱,张对陈的信任远远超过对徐的信任。在南下政策严重受挫的事实面前,陈开始动摇。特别是张浩以国际代表身份出现,一封接一封电报,在莫斯科学习过的陈昌浩开始表示,要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而张还是不认错,3月15日在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大会上作报告:“反对毛、周、张、博的机会主义逃跑路线,主力红军毅然南下是完全正确的。”“任何暗中三五成群议论党的决议而发生破坏作用的现象,都要受到铁锤的打击”。死不认错的人,总把别人当阿

      —35—

       斗,把自己当诸葛亮。

      3.二、六军团和四方面军会合后,要求北上。

      1936年7月1日,由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李达等率领的二、六军团齐聚甘孜,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由于二方面军力主北上,陈昌浩被朱德说服,加之张国焘看问题历来从实力出发:他看到中共中央掌握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掌握了与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的关系,不论是抗战问题还是统战问题都掌握了主动权;加之二、六军团的态度等综合几方面因素,里算外算都不占优势,最终只有痛下决心,取消第二“中央”,与二方面军携手北进。10月9日,朱德率部到达会宁,与前来迎接的一方面军会和。这位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军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磨难,而这一次是最特别的一次,激动地在和迎接的红一师师长陈赓握手交流时,止不住热泪盈眶。10月22日,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下到达会宁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胜利会师。

      至此,全体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学习长征、了解长征,就是为了走好今天的新长征路。习主席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确实,长征最需要的就是理想信念。我理解,就是热血意志

      —36—

       和精神。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其所言极是。我们可能会忘记红军纵横11个省区,行程25000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能会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能会忘记红军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我们一旦了解便永远无法忘记,这就是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耀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今天我们既可以欣慰也可能抱怨,欣慰的是我们的先辈们用信仰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生活,可能抱怨的是今天像先辈那样的共产党人感觉越来越少了。但在我们心中自始至终还是不得不为之赞叹,不得不为之自豪: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曾经拥有过一批又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真正的共产党人,而且我们现在仍然正在拥有,确信未来一定会拥有更多!

      —37—

      

    篇九: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纪念长征胜利80 周年 微课堂

       1 为什么要长征?

      2 长征概况 3 长征的意义 4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5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第一部分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2 3 4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 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 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 向的重大因素

       第二部分 红军长征概况

       长征概况 长征准备阶段

      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长征失利阶段

      长征转折阶段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 大会师阶段

      1936年7月1日~1936年10月22日

       长征概况

       长征概况 长征数字小百科

      1934.10至 1936.10

      经过11个省

      约25000里

      翻越40座大山

      600余次

      跨过24条大河

      攻占县城 700余座

      爬雪山过草地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长征精神内涵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的主题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最显著的特点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是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保证我 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部分 长征的意义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的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 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 总方针。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 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

      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 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 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 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第四部分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 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

      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的策略》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 三十年代前期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那个错误导致我 们多数革命根据地受挫折,使三十 万革命军队减少到三万。我们为什么要长征?长征 是被迫进行的。从一九三五年开始,我们党在毛泽 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赢得了胜利,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 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 的丰碑上。

      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

      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 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 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 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

      ——胡锦涛2006年7月25日 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五代领导人话长征

      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 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

      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

      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 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回族自 治区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的讲话

       第五部分 弘扬长征精神 共圆中国梦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长征精神的启示

      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 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 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 我 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长征精神的启示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 立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 的长征需要我们理想信念不动摇,否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半途而废。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长征精神的启示

      团结各族人民,紧密联系群 众,发挥伟大的团结精神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希望又 任务艰巨,需要伟大的团结精神。紧密联系群众,始终把党的事业、集体的利 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一位党员都必须要做到的。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党员如何做?

       弘扬长征精神共圆中国梦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 斯诺(美)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美) 3.《长征风云》作者:赵蔚 4.《地球的红飘带》作者:魏巍 5.《苦难辉煌》 作者: 金一南 6.《忆长征》 作者:杨成武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感谢聆听

      

    篇十:二季度党课讲稿1整理合编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史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史

      今天,我们组织开展以“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史教育” 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这次上党课的内容,主要是再次学习红 军长征的历史。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重新 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甚 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最 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 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 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 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 发。

      1935 年 1 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 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 夹金山。

      6 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

       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

      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 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 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 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 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 往直前。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 的信念。

      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 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 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 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 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 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 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 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

      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

       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 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 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 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 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

      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 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 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 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 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 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 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 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 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 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 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 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 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

       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 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 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 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 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 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 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