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强文档网 - www.sdshouqiang.com 2024年04月19日 03:22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谈话记录 >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8篇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2-21 13:23:56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8篇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1

    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多读书,勤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同时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学到了:

    一、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四、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2

    谈到读书第一个感觉就是感觉自己读书太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现在真的体会到了,很多老师都能讲自己精彩的读书故事和读书心得,而我感觉自己好象没有什么值得讲的读书故事或是心得,由于自己书读的太少感觉到语言非常匮乏,所以跟大家一起交流都有点没有勇气了。这几天我阅读了《读书与教师成长》这篇文章,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地方想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那么,作为教师和学生,其精神发育史显然离不开阅读,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教育也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年轻人不读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特征,认为没有时间的、不习惯读书的都有。对我自己而言,也老给自己找借口。学生时代嘛读了一些学校提供的书,课余也就阅读一些小说之类的杂志,工作以后,在自己业务水平提高方面也就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泛读、精读几乎没有涉及。

    当学校推荐我们读《读书与教师成长》这本书时,当晚我就开始阅读这本书,结果一看起了头,真是欲罢不能。所以我也觉得,万事开头难,看书也是这样,难的是静下心来读的那个开始过程,一旦开始就会被深深吸引,浑然不知时间的匆匆流逝。

    我认为书没有好坏之分的,每本书都可一看,或休闲,或学习,或启示。阅读就是了解世界,人活着,我想首先要了解这世界,不然全是空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要从个人做起,加强阅读,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我来说,还不能局限于一个类别的阅读,还应涉及其他领域的阅读,从我做起,从我们所在的这个教育园地做起,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使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3

    不知不觉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有几十年之长,在这几十年中,我一直有几个疑问,怎样才算好老师?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每个老师踏上这行业的时候一定都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一个好老师,所从事的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而是“教育”工作。教育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好老师在这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温州新华书店买了这本《好老师在这里》。我想它一定可以为我解答这些疑问。

    毕业以来,我现在教授的班级是我一届自己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毕业生,对班级的每个学生我都非常的了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同一种面孔,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也渐渐僵化起来。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

    在这五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有批评过学生也有表扬过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且还汇聚了一群优秀的教师,他们因为投入而变得优秀。由于投入,他们细心地关心孩子,本能地理解与尊重孩子;由于投入,他们勤于钻研、善于反思;由于投入,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劳累;由于投入,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优秀。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4

    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她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是从一节节课中凝炼出来的,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重视学习,又大胆创造,因此她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仅是鲜活的,而且是先进的。这些理论和经验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我的教学生涯》其中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书中提到“只要我们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积极地、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么我们的办法也会多起来。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下掌握知识的。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他们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而我们培养的正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也许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二、三十年前那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由得要赞叹斯霞老师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更令人感觉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倒更像是“返朴归真”了。

    斯霞老师面向全体、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在她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那时可能还不熟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她的教育、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对调皮的孩子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

    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和理念,让身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我自愧不如。目前我们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进行,正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如今,我们再来学习斯霞老师的教学理念,便有一种新意,把斯霞老师的理念融入课改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新的教学灵感。

    无独有偶,再看看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有的家长、老师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应该屏弃的。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但何尝是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有些人的教育理念依旧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6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从《我的教学生涯》这本书中感悟到的东西又何止这些,只是择取其中的两点来谈谈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泛黄的只是书页,沉淀的真知不被埋没。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5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6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

    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折磨,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

    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7

    教育里,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爱流淌在李老师的字里行间。他整整一个月给一个学生每天煮一个鸡蛋;背着学生去医院在医院里陪护;给学生送生日礼物……爱有是相互的,李老师发自肺腑的爱不求回报,但孩子们却经常“秘密行动”给他惊喜,在李老师住院的时候,大家集体来看他;在李老师不在家的情况下,还爱屋及乌给他刚生过孩子的爱人送鸡蛋;全班同学给秘密给他准备生日礼物……李镇西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爱,请深爱!

    李老师还是有教育智慧的。让我们颇为头疼的“后进生”,在李老师那里却迎刃而解。他认为“后进生”教育指导思想应该是科学、民主与个性,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分析“后进生”家庭、学校及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后进而去寻找办法。

    培养优等生李老师的方法也颇值得学习,李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对优生不能只注重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优生培养有六大方法:树立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训练“受挫”心理、培养创造能力……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学生毕业后给他的信中说:“李老师,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样,我永远会做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还有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为了教师;还有一些人因为报纸等媒体认识了李老师,向他写信求助,李老师悉心回信开导谈心……“父母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李老师为他接触到的每个孩子负责,为之计深远,在学生心里,无论走到哪里,李老师也早已是他们内心牵挂的家人。

    读完李老师的著作后,为他源源不断的爱的能量、历久弥新的教育火花,深深折服。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不仅仅是学校一堂堂的课,更是点燃了孩子们人生路上永不灭的指明灯……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向李老师学习!

    #419843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记录表篇8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第一,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相关文章: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家访记录心得体会8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