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强文档网 - www.sdshouqiang.com 2024年05月10日 07:48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3-08 00:02:23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用权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党员干部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严以用权。

      一、对严以用权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来说,最关键的是“严以用权”,就是要依法用权,按制度办事,坚持用权为民,心系百姓。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始的“八项规定”到整饬风纪的道道禁令,从全面依法治国到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立规矩、讲规矩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宣示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当前,国务院正在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的任性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驯服”。无论是明文规定的党章、党纪、国家法律,还是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都是每一个党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规矩,没有人有资格搞特殊、当例外,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

      衡量一个干部合不合格,懂法律、守规矩是一条重要标准。严守规矩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在艰苦卓绝、危机四伏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次不起眼的逾矩、不经意的越界,可能就关系到自己和组织的生死存亡。有人说,现在我们条件好了,时代环境今非昔比,如果太强调规矩,未免有些僵化、不近人情;何况,党员干部也是人,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某一时某一地稍微突破一下,无关大局、不伤大雅,“问题不大”。类似这种心理,值得引起重视,必须严加防范。领导干部必须心中有戒,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人民公仆,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几十年里不知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但从没有让子女占公家一点便宜,从没有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有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焦裕禄、杨善洲能做到“三个从没有”,就因为他们把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当成了终生信仰,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牢固确立正确权力观,秉公用权。

      用好手中权力,真正做到为人民尽职尽责,最根本的是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上过关。作为领导干部,要弄清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要弄清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在党和人民的考验面前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同志那样,心里想着人民群众,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最高行为准则。有了这样的情感,就会把群众的呼声、疾苦当作大事,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之中;有了这样的情感,就会兢兢业业、奋不顾身地工作,运用手中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如果做官不做事、做官当老爷,如果空话套话连篇,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弄虚作假、浮夸虚报,甚至民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台上讲勤政廉政,台下搞不正之风,那就会丧失领导资格,就会使手中的权力变味、变质,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十分危险的。

      权力意味着责任,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力。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就越重,越应该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在其位,谋其政。用好权力,首先就要明确职责所在、要求为何,对该干的事做到胸中有数,不能当“糊涂官”,行其权,尽其责。职责范围的事,就当尽心尽力,决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满足于当“太平官”。 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若只得意于手中的权力,淡漠或忽略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会导致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一旦权力不作为,乱作为,责任主体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自身在严以用权方面的不足

      通过多次认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深刻领会,对照严以用权的要求,我发现自己还有不足:

      1、学习不够。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点依赖集中学习和被动学习,个人单独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次数不多。

      2、工作主动性不强。接到工作任务后,总有一些“按时按质完成就没事了”的消极被动思维。主动想工作,怎样做好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还不够。

      3、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中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凭经验和惯例考虑问题多。在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下,思想还不够解放,新点子不多。

      4、深入基层不够。平时坐在办公室,不想去基层单位;怕给单位添麻烦,基层单位了解情况少,监督检查、服务基层,指导帮助不够。

      三、努力做守严以用权的践行者

      权力是把双刃剑,“挥”之不慎可能会伤及自己;权力是一团炽热的火,“燃”之不察可以将自己焚毁;权力是一泓激流的水,“掘”之不疏会招致灭顶之灾。这是从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用权不慎而走向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中得出的沉痛教训。“三严三实”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严以用权的明确要求,但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的政治“新常态”下,部分党员干部也出现了“怕用”、“少用”,甚至把作风建设当作“懒政”的“挡箭牌”的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务必深刻认识“严以用权”的科学内涵,牢记使命,切实做到为民、公正、务实,通过权力的科学运用,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树立新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坚持严以用权,必须要做到“用权”为民。

      开展群众工作,赢取群众支持,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在革命年代,我们运用打土豪、分田地等方式,合理解决了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吃饭、穿衣、住房等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社会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服务群众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干群之间面对面的联系客观上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力的运用就可以远离群众、脱离群众。“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其根本要求是用权于民,让利于民。我们要继续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科学、合理运用管理职权,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就医、就学、就业、养老、社保等现实问题。这既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现实要求。

      2、坚持严以用权,必须要做到“用权”公正。

      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便利。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权不可任性”。作为执政党,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全体人民,也必须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否则就是忘本、忘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甚至把“公权”当作“私权”,损害国家、集体和普通百姓的利益。《论语·季氏》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管是过去的贫穷年代还是物质资源更为丰富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群众对于“用权”公正的期待。“三严三实”所要求的严以用权,本质上就是要求公正用权。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牢固树立大公无私的理念,切实做到公权“公用”,把权力的行使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之上,用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只有这样,党员干部的个人威信才会有新的提升。

      3、坚持严以用权,必须要做到“用权”务实。

      古人云:“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并不是是意味“少用”、“不用”,而是要进一步规范权力的运行,将更多的权力用在“刀刃”上,减少随意性。一个地方有没有发展好,群众的力量是基础,党员干部科学运用权力的能力是关键。当前,在国家狠抓作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少了,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思想误区却又多了起来,这都是没有正确理解严以用权内涵的体现。党员干部是一个地方发展最结实的中坚力量,务必坚持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把一个地方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科学运用权力,将权力用在“实”处、用在“点子”上。做到既关注眼前,又注重长远,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关文章:

    Top